“上海交通大学-挪威科技大学双学位硕士答辩”暨“中挪可持续能源伙伴关系(SiNoPSE)项目结题研讨会”成功举办
2018-12-17
“上海交通大学-挪威科技大学双学位硕士答辩”暨“中挪可持续能源伙伴关系(SiNoPSE)项目结题研讨会”成功举办12月14日,“上海交通大学-挪威科技大学双学位硕士”答辩暨“中挪可持续能源伙伴关系(SiNoPSE)项目结题研讨会”在上海交通大学中意绿色能源实验室(GEL)成功举办。来自挪威科技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的36位师生参加了本次活动,其中15位来自上海交通大学。挪威科技大学的
Annemie Wyckmans、Trygve Eikevik及Vojislav Novakovic教授,清华大学的3名博士研究生,上海交大制冷所的王如竹、代彦军、李勇、胡海涛、葛天舒和马涛等教师出席了本次活动。2015年,在挪威研究理事会(RCN)支持下,挪威科技大学、清华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共同承担了中挪可持续能源伙伴关系(SiNoPSE)项目,旨在开展可持续能源方面的研究与教育合作。近年来,中挪双方在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高效热泵系统、零能耗建筑及新能源汽车等多个领域展开了深入合作,并设立了硕士、博士研究生的联合培养项目,在科学研究和学生教育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14日上午,举行中挪双硕士学位论文答辩会。联合培养硕士生Edvard V?ge、林励冠和万良晨分别做了题为“带太阳能集热器和储能的地埋管供暖系统”、“高温地区(华南)的超市一体化制冷系统”等的答辩,经过与会老师点评予以通过。
参与双硕士学位答辩的师生14日下午,举行中挪双边研讨会,本次研讨会分为中挪可持续能源学术交流和联合培养博士生初步成果展示两个部分。首先,上海交大制冷所所长王如竹教授和挪威科技大学建筑设计学院王宇高级研究员简要回顾了中挪双方的合作历程并肯定了双方在可持续能源方面取得的一系列合作成果。
随后,挪威科技大学的 Arild Gustavsen 教授、Trygve Eikevik 教授、Thea Valler 博士和 Vojislav Novakovic
教授分别在“零排放建筑及社区”,“工业能源效率”,“社会可再生能源”,“双硕士学位联合培养项目”等方面将挪威科技大学近期的研究成果与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示和分享。上海交通大学化工学院的李学刚博士和电子工程学院吕敬副教授也分别在“生物燃料”和“智能电网”等方面分享了上海交通大学近期的研究成果,一系列学术报告引起了在场师生的热烈讨论。
研讨会的第二部分为联合培养博士生的初步成果展示。首先,挪威科技大学的 Johan Hustad 教授对博士生联合培养项目做了简要介绍,并强调双方在双硕士培养项目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博士生联合培养的必要性。随后,双方联合培养的博士生分别进行了初步成果展示与现场答辩。
挪威科技大学 Thea Marie Valler 博士和清华大学 Xin Su 博士报告题目为“能源政策与消费者行为:深度脱碳的新途径”;挪威科技大学 Chen Zhang 博士和上海交通大学 Shun Sang, Haoxiang Zong 博士报告题目为“风力发电及智能电网稳定性的自动控制”;挪威科技大学 Masab Khalid Annaqeeb 博士和清华大学 Yuan JIN博士报告题目为“与能源有关的人员行为:改善建筑设计和运行的建模”;挪威科技大学
Daniel Sato?a, 博士和上海交通大学 Audun Kristiansen 博士报告题目为“温暖气候下的离网零排放建筑”;挪威科技大学 Marcel Ulrich Ahrens 博士和上海交通大学 Hongzhi Yan 博士报告题目为“高温热泵的开发与优化”;清华大学 Yucheng Jie 博士报告题目为“海上风力发电机周围的冲击和流动”。与会师生在每个演讲结束后都展开了交流和讨论。
联合培养博士生现场展示与答辩本次研讨会的成功举办,促进了挪威科技大学、清华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在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和学生联合培养等方面的合作和交流,为中挪双方在可再生能源领域建立更为深入和长远的合作伙伴关系打下了坚实基础。
